重庆化医集团激励科技创新十条“硬措施”发布 ——

发布时间: 2024/9/23 浏览次数:

9月9日,重庆化医集团正式推出“1+N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十条措施,全面对接落实重庆市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和“416”科技创新布局,瞄准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需求,切实打通科技创新激励实施的堵点,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,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,以下为激励措施的主要内容(非全文摘录)。

突出科技创新工作统筹

成立科技委员会,由集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,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,确保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和项目的落地实施。

成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

集团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金预算,用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补助及支持,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、优秀团队和个人奖励等。

将集团创新工作合理分工

将化研院定位为集团公共研发平台,专注解决重大、较大技术难题,承担重大新产品开发、“卡脖子”技术、行业共性技术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职能,支持其打造区域精细化工中试平台,面向集团或社会提供中试熟化、概念验证、小批量试生产等服务。各企业在各自能力范围内积极开展研发活动,主要围绕生产运行和装置提升,着力解决产品提质、技术革新、工艺优化、安全环保、数字应用、精益管理等方面的一般性技术问题。

推动集团内资源共享和创新协同

推动打造研发资源集中及共享平台,推动集团研发实验、检验检测设施设备,适度集中、开放共享。鼓励企业与化研院联合研发,也鼓励化研院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定向研发、合作研发,参与企业原创技术工艺包提炼、引进技术提升等。

鼓励规范推行“揭榜挂帅”

持续深化研发创新组织形式变革,聚集优势资源集中开展研发攻关。集团将建立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清单,每年筛选若干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发榜并提供资金保障。集团也将组织一批企业难点项目集中发榜,并给予一定资金补助。

加大项目成果激励力度

形成自主关键技术的,给予即期奖励,实现成果转化的,给予3—5年的项目成果分红激励,引进技术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,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。获得重大奖项的,给予额外配套奖励。

建立集团首席科学家制度

每两年在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人员中遴选首席科学家,首席科学家承担集团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任务,给予特殊履职待遇。

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待遇

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骨干人员实行市场化薪酬,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、国家级重大项目负责人试行年薪制。对新晋重庆市及以上高层次人才,集团按相关奖励标准再给予补助。

进一步完善创新容错机制

为实干者撑腰、为担当者担当,开辟处于市场风口、企业亟需的研发攻关项目“绿色通道”,对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偏差失误、新领域探索、不可抗力导致的项目终止、中止或失败、市场重大变化导致研发成果产业化意义丧失等系列情形,给予容错免责。

(集团科技创新管理部)